
彈性學習週係將原18週課程時數調整為16週實體授課,加上2週彈性教學週,並非將原有課程內容進行濃縮授課。教師應精實課程內容設計,善用2週彈性學習期間,安排符合課程綱要規範之實體授課、線上學習、探究與實作,或其他形式之自主學習活動,以確保學生學習成效與課程目標之達成。
學期採用16+2週彈性修業措施,依據教育部「大學法施行細則」第23條規定─「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五項所定大學學分之計算,原則以授課滿十八小時為一學分。」爰此,教師授課與教學內容仍需符合1學分18小時之規劃。教師可依課程學習需求,選擇補充教學、實務實習、多元延伸教學、實驗創新教學等模式規劃彈性學習週之內容,如:實體授課、線上學習、跨域自主學習等模式。彈性學習週活動安排,教師應將彈性學習週之活動內容明訂於課程大綱與教學進度表中,供修課學生參閱與遵循。
教師須於課程大綱、進度表中維護彈性學習週內容及規定,並於上課第1週,向學生清楚並具體說明課程規劃及成績評量方式,同學們如果對於課程內容有其他想法,可以提出來跟老師共同討論的。
推動16+2週方案,旨在逐步精簡深化課程內容,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,同時爭取更多有益於學生學習與發展機會,如:促進學生與產業界連結,參與職場實務或專題計畫、支援學生赴海外交換,提升國際視野並與國外學制順利銜接、結合校內外活動,發展延伸學習與跨領域探究等。透過彈性學習週的安排,師生可獲得更大的彈性與空間規劃自由,讓學習模式從傳統教室教學走向更多元、豐富且具實踐導向的發展,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成效與未來競爭力。
l 選課及停修期程,維持現行做法 l 當學期休學申請截止:改至第15週(依公告日期為主) l 當學期退學申請截止:維持現行做法,第19週(依公告日期為主)
16+2 週與過往18週有什麼差異?
16+2週只要上課16週嗎?另外+2週不用上課嗎?
如何知道課程是否有+2週的規劃?
16+2週對學生有什麼好處?
實施16+2週,選課期程、期中停修申請、休退學截止日期等期程是否調整?



